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簡介
【封面故事】
紛雜同時也饒富生氣的台灣街景,散發出台灣特有的感性魅力。(莊坤儒攝,蕭郢岑設計)
【編者的話】
一種流動於街巷的獨特美學
「台灣感性」——這個近年來在網路上熱議的詞彙,究竟描繪著怎樣的輪廓?或許是那清新中帶點懷舊感的色調,或許是帶有些許溫暖的隨性氛圍。然而,若要具體言說,它總離不開那些承載著時代記憶的老屋、紅磚、鐵窗花、街景,以及絕對不能缺席的海棠花壓花玻璃。這一切,共同編織出曖昧卻又深刻的「台灣感性」,一種根植於日常、流動於街巷的獨特美學。
從日治時期的公共建築到戰後的步登公寓,海棠花、十字花、鑽石花等各式紋樣,不只妝點著窗戶、櫥櫃與隔間,更成為台灣世代共同的記憶符號;從新北市三峽拱橋到台北迪化街的街屋牌樓,洗石子與紅磚、面磚交織,形成另一獨特的建築語彙,低調卻深刻地訴說著台灣城市發展的故事。它如同一位安靜的說書人,在灰白之間,呢喃著這片土地的靜美哲學。
這份「可愛、懷舊、放鬆、自在」的街景,不僅吸引觀光客爭相打卡,更因韓流明星的MV取景而席捲風潮。每當夜幕低垂,城市的感性便在夜市的流動饗宴中達到高潮。夜市裡,人們穿著短褲、拖鞋自在穿梭,一家家滿是生命力的攤位,美食與人情味交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對日本YouTuber大久保麻梨子而言,夜市從最初的興奮驚喜,到成為她台灣生活的日常,是她展現真摯互動的「廚房」;法國YouTuber酷,則將台灣街頭錯綜的電線、林立的招牌,視為置身亞洲電影場景的奇異魅力。他驚嘆於夜市裡小吃、氣味、人潮與遊戲的多元匯聚,並從中發現許多台灣人習以為常卻令他驚奇的「不思議」;越南YouTuber阮秋姮則將台灣夜市比喻為「美食的博物館」,她感動於夜市中越來越多元的越南小吃攤位,看見了台灣社會與新住民文化的融合與包容。
「台灣感性」或許是個模糊的詞彙,但它卻具體存在於這些生活場景的每一個細節當中。此外,本期《台灣光華》還有台式可頌、在台國際賽事、東南亞藝文交流等相關報導,讓來訪的每一位訪客,用眼睛、鼻子、嘴巴,甚至用觸覺,去探索、去感受,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台灣感性」。
作者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